试谈拖延症及如何有效GTD


作为拖延症重度患者,十多年来屡战屡败,陷入拖延-焦虑的恶性循环越来越深。 不曾弃疗,这是又一次寻找病源的努力。

从自己经历看,拖延症典型症状就是主要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完成,其过程几乎都是在一些细致末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。有人说拖延是没有时间观念,或者缺乏大局观,也有说是自控力差,或者是懒惰,不自信或者是逃避焦虑,更有意思的是既有人说是害怕失败,也有人说是害怕成功。当然很多病友更愿意接受的是完美主义者的过高自我要求导致拖延。知乎上对这个的讨论有很干货。

只看前头的分析,拖延患者怎么都像是上帝造人产生的次品、社会的累赘,可实际上好多人自述被拖延的往往是书稿、博士论文、原创项目、重要决策等,与严重心理缺陷的观点恰恰相反。

病久成医的我认为拖延的根源,是过量并行任务间复杂关系造成的分析和规划过载。通过一个分析和规划需求不断膨胀的过程来进行说明:

纠结之路

分而治之

完成一项工作的方法,通常步骤就是分解任务,逐个解决。Emacs orgmode提供了这类方式的支持。在GTD我们通常这么记录:

  • 任务
    • 子任务甲
    • 子任务乙

子任务甲乙之间没有依赖,并行存在。

统筹协调

因为需要完成的任务复杂,通常需要继续分解,然后就遇到不同任务之间共享的子任务的情况:

  • 任务
    • 子任务甲
      • 子任务甲一
      • 子任务甲二
        • 子任务甲二甲
        • { } 子任务甲二乙
    • 子任务乙
      • 子任务乙一
      • { } 子任务乙二 (=子任务甲二乙)

子任务甲二乙和子任务乙二实际上是相同任务,任何一个完成另一个也完成。

预备方案

通常完成任务目标的方法不止一个,我们称为捷径:

  • 子任务甲一
    • 子任务甲一甲
    • 子任务甲一乙
    • ( ) 捷径甲一丙
    • ( ) 捷径甲一丁

(子任务甲一甲+子任务甲一乙)/捷径甲一丙/捷径甲一丁中任何一个完成,都能完成子任务甲一的目标。

风险管理

捷径和主要方案的区别在于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:

  • ( ) 捷径甲一丙
    • 子任务甲一丙一
    • 子任务甲一丙二
    • < > 风险甲一丙三

风险甲一丙三依赖外部条件,存在一定概率使捷径甲一丙无法达成。

拥抱变化

任务进行过程中,子任务可能反向衍生成新的任务,如:

  • 任务
    • 子任务甲
      • 子任务甲一
      • 子任务甲二
        • 子任务甲二甲
        • { } 子任务甲二乙
    • 子任务乙
      • { } 子任务乙一
      • { } 子任务乙二 (=子任务甲二乙)
    • 新任务/里程碑丁
      • { } 子任务丁一 (=子任务乙一)
      • { } …
      • 子任务丁二

新任务和里程碑没有本质区别,实际上,里程碑本身是一个待完成的任务,而任何一个新项目/任务,都可以理解成更大范围(比如超越项目考虑职业生涯,甚至人生)的里程碑。

传统智慧

如果考虑到大脑的分析规划,是对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和任务目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估,并把这些评估代入任务关系,试图找到最优方案的过程。以上各种情况,对分析规划的(计算)要求,显然是层层递进的。以人类大脑目前进化水平,如果试图以这种方式完成决策,很容易就陷入到分析过载中。拖延症很多发生在把知识加工过程,知识加工也要占用分析中枢(规划可以理解为特殊的知识加工),更加重了规划困难。在分析过载后,规划中枢仍然要持续输出规划结果,必然需要排除造成过载的这部分载荷,表现出来就是逃避焦虑,而输出的结果也是偏好即时满足的。这就好像装备重机枪的现代战士,在枪支卡壳之后只能掏出匕首作战,甚至不如古人大刀长矛的战斗力。冷兵器时代有很多传世的武功,面对分析过载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人生智慧也有很多流传。从著名的“专注当下”,”抓大放小”,到OODA循环和各种时间管理,甚至赤裸裸的“接受不完美”,都是以牺牲精度的代价,保护有限的规划能力达到尽可能好的执行效果。

未来之道

描述任务关系是基于知识,评估外部不确定性和任务目标重要性更依赖于经验和直觉。规划中考虑更多的任务分解、任务关联等关系,本身是一个追求理性的过程,或者简单的说更“科学”。看到很多轻度拖延症患者在人(xin)生(ling)智(ji)慧(tang)的引导下症状能够缓解,但我这样的重度拖延症患者的极端理性倾向,任何近似都会激发对方法本身有效性的评估分析,使得分析中枢更加过载,加剧自身焦虑感。所以有效的GTD应该做到两点:

  • 不约束的接受所有输入
  • 基于输入自动进行规划

目前了解GTD方法论鼓励第一点,但没有自动规划的功能。而GTD软件如org-mode没法接受第一部分举例的(){}<>等多种括号表示的不同任务和任务关系。 但要自动规划,首先要明确人脑规划目标是什么,是过程中Effort-Goal曲线的平滑?还是考虑到考虑到风险的收益期望最大?风险收益评估本身的不准确性如何考虑(可能估算误差会导致规划结果的不同,类似物理中的相变)?这些需要进一步思考。

另外关于极端理性倾向的来源,我认为是对世界认识的倾向于变化,所以对现象更好奇。记忆大量现象需要寻找现象间更多关联进行压缩,导致寻找深度关联的习惯,也就是理性的来源。这个同时加剧了关联的输入,和分析精度的苛刻。

总算写完了。最后我会说,写这篇Blog拖延了原定开发计划三天时间吗?

  • 解决开发停滞
    • 整理开发计划
      • 寻找GTD工具
        • {x} 了解org-mode的TODO依赖
          • 记录orgmode任务依赖的不足
  • 写关于GTD的文章
    • {x} 记录orgmode任务依赖的不足
    • 其它95%的写作工作…